緣起
臺灣本土其實栽種薏仁的歷史久遠,從明朝陳第的《東番記》中,就有記載當時的臺灣已經有種植薏仁,但一直粗放生長於山野間,缺乏周詳之栽培管理。
1980年起,政府推行稻田轉作計畫,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選擇了土壤肥沃、環境優越的草屯地區作薏苡試種。當時南投草屯,農民們大多種植著水稻與菸葉,林汝遠先生曾在當年的水稻種植比賽獲得了多次優等,極受地方肯定。而其老母親因年歲漸大,有水腫的困擾,需要吃薏仁,但進口薏仁品質相當不穩定,於是林汝遠與林瑞漳父子積極投入配合本土薏苡試種,此時草屯的第一株薏苡就在林汝遠家的田中落地生根了。
艱辛的發展歷程
為了配合改良場薏苡試種,林汝遠組織了草屯薏仁研究班,開始在台灣阿里山尋找到原生野生薏苡(屬川穀種)再經由改良場從世界各國找來多品系品種,進行品種改良交配,經過長期試種、完整程序化抗旱、抗病、抗草、、、等訓化工作,從台中選育一號到台中選育五號,每一選育必須花三年的時間,過程極其辛苦。終於在2000年將台中選育5號向國際種源申請命名為〝台中一號〞通過,可正式大面積推廣 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